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太陽能光電玻璃 台科大產學技轉

簡評:
台科大楊教授的"發明"就是典型的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是太陽能應用終極的表現,發展已十來年.BIPV在歐美已經是非常普遍的太陽能模組設計方法.
作為一種普世應用,台科大的發明充其量只是"試圖追趕上國外進度",其獨特性(比Sharp或Sanyo或Unisolar的特殊性頗不如)與可行性(造價過高)甚為有限.這方面可以從工研院工業材料雜誌中看到端倪(楊教授有篇關於此BIPV的專文).
BIPV的重點不在其封裝是否有自行清潔的功用,也不在其隔熱效果是否真的夠行,只要其內包裹的太陽電池本體效能不夠,BIPV的價值就打了折扣.
終歸一句:發展替代能源,別把整合功能當作目標,真正的目標應該在提升光電轉換效率.

------------------------------------------------------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

台科大教授楊錦懷昨天展示自潔隔熱發電三機一體的太陽能光電玻璃等多項節能建材,每平方米每月可發電七度。
第二屆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學術研討會昨天在台科大登場,會中邀請各大學發表節能研究成果,其中目前在進行產學技轉的三機一體太陽能光電玻璃節能建材最受注目。
台科大表示,這種太陽能光電玻璃可利用於大樓的玻璃帷幕上,也可應用在大型建物的採光罩或一般透天厝的屋頂光電板上。主要的設計是將傳統的吸光板製作成一塊塊的玻璃,省去封裝等繁雜技術,施工比較便利。
台科大教授楊錦懷說,每平方米建材及施工價格是八千至一萬六千元,經濟部能源局目前提供施工總金額的一半金額補助。加裝吸光玻璃的住戶或大樓,如加裝與台電電力系統併聯的設備(約為節能建材施工的五分之一價格),就可不另裝電池,每月每平方米可產生至少七度的電力,住戶和大樓可透過與台電訂定契約,將未用完的殘留電再賣給台電。
假設一棟建物的採光罩,使用三百平方米的三機一體節能光電玻璃,建材施工費用以每平方米一萬元計價,共計三百萬元,目前經濟部能源局補助一半,建物主實際付約一百五十萬元。另外裝設與台電系統的併聯轉換設備約三百萬元的五分之一,即六十萬元,所以建物主共需花費兩百一十萬元的費用。
由於每平方米有七度的發電,電費每度三元,以平方三百米的面積來算,一個月可省下六千三百元,推估一年約七萬五千六百元,二十八年可以回本。
明道大學則推出氫能車,已發展到第四代,參與的學者張奇龍說,氫能車是利用氫電池帶動車子的動力,完全無污染,但目前造價仍偏高,一顆電池就要上百萬元,未來盼能發展出更便宜及輕便的車子,校方計畫年底推出第五代改良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