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6日 星期六

台達電鄭崇華登上富比世雜誌封面 擘畫能源科技夢想

鉅亨網記者賴筱凡.台北2008 / 02 / 16 星期六 11:56
-------------------
台達電 (2308-TW下單)去年首度登上由《富比世》 (Forbes)雜誌所評選出的「亞太頂尖50企業」,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在11日更接受專訪,躍上富比世雜誌封面,不僅介紹了一手拔擢起的電源供應器王國,更擘畫出積極推動能源科技的夢想。
在先進國家停電或許是不常見的小插曲,但在開發中國家的大陸和印度,停電數小時卻像是例行公事一般,最近剛去印度開會回來的台達電總經理蔡榮騰表示,曾經在短短一天會議之中,就停電了 7次,每次停電時間約1到5分鐘不等,顯見印度電力供應的吃緊,在大陸經濟飛速成長的廣東省,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短暫的停電在日常生活上,或許不以為意,但富比世雜誌指出,市調機構Yankee集團在2006年的調查卻發現,多半的美國企業表示,在停電之下造成網路服務暫停,只要 1小時,損失便會超過千美元,甚至有9%的企業損失高達 5萬美元;鄭崇華說,若在醫院急診室發生停電,嚴重的話更可能造成人命傷亡。
如何讓電力不中斷,這是現下台達電的最大業務— —生產電源供應器,縱使在創立之初,台達電製造的是電視零組件。
富比世雜誌在專訪中指出,台達電的業務或許不是太吸引人,但台達電這家公司在市場上卻很熱門,不僅去年營收成長率達 12.4%,分析師更預估台達電今年獲利可望大幅躍進33%。
台達電長線強勁的獲利能力,深受外資青睞,致使外資持股在去年底達到 74%,成為台灣企業中外資持股比重最高的公司,推升台達電股價自掛牌價一路揚升,到去年底為止,上漲了149%;不過,成也外資、敗也外資,受到次級房貸衝擊,外資因應龐大贖回壓力,將台達電視為提款機般,拼命變現,造成台達電股價在今年以來,已經跌了29%。
曾任花旗環球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的蓋欣山表示,縱使台達電擁有健全的基本面,投資價值也比其他硬體零組件同業高,但投資人卻仍持續獲利了結,一語道出台達電股價重挫的心酸;他並預估台達電今年營收可望成長 15%,在總體經濟環境展望不佳下,反向下修獲利預估 15%。無疑地,倘若全球經濟趨緩,抑或是美國經濟步入衰退,台達電的業務將會受到重創。
儘管如此,富比士雜誌表示,目前支撐台達電持續成長的大支柱,主要來自於大陸和印度市場需求;在過去 4年內,大陸市場的營收以倍數成長,達1.08億美元,印度市場貢獻營收也同步由1450萬美元成長至6600 萬美元,致使台達電在印度市場占有率高達50%。
且隨著巴西、俄羅斯及中東國家新興市場需求漸起,可望持續推升台達電營收再向上攀升;就連已開發國家也爭相對台達電下單,尤其是日本,在遊戲機和液晶電視對電源供應器的強勁需求支撐下,來自日本的訂單明顯激增。
目前台達電更計畫將開發 LED、太陽能電池等急速成長的技術,儘管這些市場相對於電源供應器業務風險較高,但鄭崇華對旗下工程師說,這是必作不可的工作。
之所以對於 LED、太陽能電池等替代
能源業務如此看重,主要是因鄭崇華受到綠色資本主義(Natural Capitalism)運動的激賞;儘管目前鄭崇華已不再緊盯台達電的每日營運,卻積極致力於推動台達電的節能技術
鄭崇華表示,倘若能將太陽能的能源轉換效率達到 100%,可提供的能源將是目前所有人類需求的2000倍之多;而目前台達電所開發
消費性電子用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有 18%;且透過與波音子公司Spectrolab合作,也已開發出能源轉換效率超過 35%的聚光型太陽能電池。
致力於能源科技不遺餘力,就如同被喻為「台灣科技教父」的他,在1971年創立台達電之初,以台達電孕育了台灣多數知名的電子廠;就連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 (2330-TW)也是在台達電成立16年後,在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催生下創立。
未來,台達電將擁有台灣首座綠能辦公大樓,將比一般辦公大樓節省更多的能源和水;若以推動綠能科技的夢想來說,鄭崇華希望,未來能有一天,他的房子不僅消耗零能源,還能夠成為能源生產者。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新研發「世界最黑暗」物質 可吸收99.9%光線

(參考原文:World's darkest material comes to light)
R. Colin Johnson

----------------------
一種「世界最黑暗」的物質已經利用鬆散裝配的碳奈米管垂直陣列製造成功;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和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共同展開的這個研究計畫,獲得了一種新型材料,可以吸收99.9%的入射光線,因而獲得更高的靈敏度和效率,適用於從太陽能光電板到紅外線感測器的多種應用。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Shawn-Yu Lin表示:「這種材料將提高光線的吸收效率,以及太陽能守恆的整體輻射轉電流效率。」他的合作夥伴是萊斯大學的工程教授Pulickel Ajayan,他們在倫斯勒理工學院一起進行這項計畫。參與這個計畫的還有倫斯勒理工學院博士生Zu-Po Yang,萊斯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Lijie Ci,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的資深科學家James Bur。
自然界的最黑暗物質的反射率通常是5~10%。許多人曾經試圖研製一種反射率為零的材料,試驗了各種液體、固體和氣體,但即使是由鎳-磷合金(nickel-phosphorous alloy)薄膜構成的、效果最佳的黑暗物質,反射率也只能達到0.16~0.18%。而Lin所帶領的研究小組所開發的、基於碳奈米管的材料,反射率僅0.045%,比以前的世界紀錄還暗三倍。
Lin表示,該材料的關鍵在於鬆散組裝在一起的長形、極多孔(extremely porous)垂直排列碳奈米管陣列;研究人員表示,利用奈米管可以同時實現低反射率和高吸收率。該種物質的特性是可以依不同需求來修改陣列的尺寸與週期性(periodicity)。
由於該種物質還包含了一種可控制程度的表面隨機性(surface randomness),以其用來收集與捕捉光線的奈米級間隙與孔洞,因此研究小組能最小化其反射率,並將吸收率最大化。該研究團隊並已經在範圍廣闊的光譜上測試該物質的反射率程度,發現其黑暗程度是現有標準玻璃碳(glassy carbon)的100倍。
Lin的團隊預測,工程師將來能夠把他們的新發明應用於太陽能板、熱光伏能量產生器(thermalphotovoltaic energy)、紅外線探測器和天文觀測設備。Lin的團隊並已為該物質申請世界最黑暗的世界記錄。

科技周報-三波長白光封裝技術 LED大變革

經濟日報 彭子豪
--------------------
當你在超市生鮮冷凍櫃拿起冷凍食品,就算沒過期,你知道它真的新鮮嗎?當你從數位相框或其他顯示產品觀賞照片時,色澤真的原汁原味嗎?上述問題都出在「光源」。受到LED技術應用普及,不少過去採用傳統燈泡技術的產品,近年都導入LED技術,讓不少過去色彩鮮明景物,都變味、變色。
LED的技術主角是發光二極體,為一種固態半導體元件,主要利用正電及負電的兩個載子相互結合,產生光源,是冷光發光的一種,和鎢絲燈泡的熱發光不同,它可以最小的電流創造明亮光源,壽命長、省電、耐用性高,同時兼具環保。近年LED產品良率及製程技術提高,因此大量應用在各式電子產品之中。由於大量應用,也讓不少投射景物失去真實顏色,原因在傳統白光LED發光技術—二波長白光封裝技術。
二波長白光封裝技術的原理是利用藍光LED晶體加上黃色螢光粉,以二色混合出類似白光的效果,和自然界三原色紅、藍、綠的成相原理,完全不同,可說是利用人類視覺的錯覺所產生的白光,如要談及真正白光的色彩飽和度,則是以太陽光下所呈現的色彩為基準。簡單說,目前不管是LCD顯示器、燈泡、數位相框、掃描器到冷藏櫃,如採用目前傳統二波長LED技術,顏色都有所失真,這也是「三波長白光封裝技術」會被提出的主因。
目前能提出三波長白光封裝技術的廠商不多,但真正能量產並有專利在身的廠商更是極少數,詮興開發科技就是一例,該公司目前在全球LED產業具有不少專利技術,其中三波長白光封裝技術更主導下波LED走入「真實色彩」的重要指標。
詮興開發科技總經理高啟達說,所謂的三波長白光封裝技術是二波長白光封裝技術的再進化,主要利用三個波長透過以藍光二極體及紅、綠螢光粉所封裝出的LED結構進行發光。由於採用自然界三原色的原理,比傳統二波長白光封裝技術表現還更具真實性,逼近太陽光的表現,演色性比傳統二波長白光LED更高。以國際照明協會所訂定的CRI演色性標準,太陽光為CRI100,二波長白光封裝LED技術低於70,但三波長白光LED卻可達85以上。
有好的發光技術,沒良好的基板封裝結構技術也是枉然,為此詮興開發科技提出獨家的專利封裝結構技術(美國專利證號:US-P6531328),可用矽基板做封裝,不但可以輕薄短小更可以提高散熱效果,很適用於高功率產品應用。以矽為例,傳熱系數147,遠高於產統塑膠封裝(傳熱係數0.2)以及最近發展的陶瓷封裝(傳熱系數20),並且不會有金屬導電問題。
高啟達說,三波長白光封裝技術可呈現太陽光,讓色相還原,因此應用在LCD顯示器、數位相框、掃描器、冷藏櫃等對於顏色有特殊需求的產業,有加分效果,相信詮興開發科技的三波長白光封裝技術將有助LED產業再次升級。
詮興開發科技與台灣三洋電機合作將冰箱庫內燈源由原本的白熾燈改為三波長白光LED,台灣三洋電機為國內家電廠商率先採用三波長白光LED做為冰箱庫內燈源,讓消費者拿取食材時,不會誤認為蔬菜鮮肉食品過期或是變質,一般兩波長白光LED所照射的綠色蔬菜較為偏黃,而生肉較為偏橘,時常讓消費者誤認為過期,其實不然。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Photonic crystal bends light round corners

Dec 17, 2007
About the author
Jon Cartwright is a reporter for physicsworld.com
----------------

Physicists in the US have created the first true 3D waveguide in a photonic crystal, enabling light to be transmitted around sharp bends. The research is a step towards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low-threshold lasers.
A photonic crystal contains regularly alternating regions with high and low refractive indices. This structure creates a “photonic bandgap”, holding back light of certain frequencies while letting light of other frequencies through.
An offshoot of this property is that photonic crystals can confine light to travel along predetermined paths inside waveguides. Such waveguides could be used to process optical signals in telecommunications, or to serve as small laser cavities that only require a low power to start lasing. Unfortunately, nearly all waveguides made so far have been 2D, and until now no-one has come up with a method that can create 3D waveguides at any place within a photonic crystal and with any dimensions so that useful devices can be created.

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 image of a 3D photonic-crystal feature, created by Braun’s group. (Credit: S. Rinne et al.)

Marking out
Paul Braun and colleagues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have pioneered a flexible process for a fabricating 3D photonic-crystal waveguide by using a focused laser to mark it out (Nature Photonics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The researchers begin by crystallizing a colloid of silica spheres either 725 or 925 nm in diameter onto a substrate to create a structure similar to an opal — a well known natural photonic crystal comprising high-refractive-index silicon interspersed with pockets of low-refractive-index air. To this structure they then add a monomer solution, and sweep the focal point of the focused laser beam over the desired waveguide region to make the monomers bond together to form a polymer. With this region now cordoned off, the researchers fill the rest of the structure with silicon and etch away the original silica spheres with acid. (See figure: Method.)

(a) Once the opal photonic-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created, (b) Braun’s group sweep the focal point of a laser over the waveguide region to polymerize a monomer solution. (c) They then fill the rest of the space in the structure with silicon, (d) finally removing the original structure using acid. (Credit: S. Rinne et al.)

鼠年搶先機 宇通太陽能廠動土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
------------
由益通光能結合光寶科技共同投資的宇通光能昨(9)日動土,訂年底試產,第一條產線即達到60MW(百萬瓦)的規模。益通集團董事長吳世章表示,未來這個產業將和面板一樣,資金與技術的條件影響競爭力,宇通已經做好完全的準備。
吳世章表示,以往矽晶太陽能電池產線初期投入3億到5億元,就能發展出20MW到30MW的產線;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市場與投資規模,將與TFT-LCD的面板產業相當,必須不斷的投入資金才有競爭力,且不像傳統矽晶太陽能的設備,薄膜太陽能初期沒有5、60億元是撐不起一條線的。
吳世章說,宇通光能第一期投入6、70億元做60MW的規模,動土後即加速趕工,將在9月裝機、明年量產,一刻也不能慢,並將繼續擴廠。在這個必須不斷投入的產業裡,口袋的深度也決定競爭的能力,在合作夥伴的優勢條件下,宇通已具有長期擴廠的發展能力。
宇通初期資本額14億元,光寶和益通各占23.9%股權,設備大廠漢民系統占12%、神通有6%、創投基金20%,經營團隊占11%。宇通在鼠年的第一個吉日舉行動土典禮,並展開建廠工程,預計年底前試產,明年量產,工程進度非常快,創下科學園區廠商大年初三動土的首例。
吳世章強調,益通決定投入薄膜太陽能電產已規劃了一年半,一旦決定就在最快的時間內籌備完成。由於單靠益通投資,無法達到這個產業所需的資金規模,需找到很好的夥伴,才能在未來擴廠、投資時,不必擔心建廠資金。
【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益通光能總經理蔡進耀表示,太陽能電池模組成本要降到1瓦1美元,才能與傳統電廠競爭,矽晶圓製程太陽能模組遲遲無法達到的目標,薄膜太陽能電池有機會在2010年達到。只要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的市場規模甚至將超越製程技術接近的TFT-LCD產業。
蔡進耀說,益通光能已是國內第二大太陽電池廠,卻大舉搶攻薄膜太陽能市場,主要還是薄膜太陽能電池在價格上的優勢。經過精算,太陽能電池產業要與傳統電廠競爭,模組價格須降到1瓦1美元,但現有的矽晶太陽能電池模組1瓦約在3.5到10美元之間,而薄膜已達2美元以下,預計2010年將達1美元,具備與傳統電廠競爭的條件。
益通看好薄膜太陽能大量投入、大面積生產,及快速降低成本的產業特性與規模,可以開發非常大的市場,提供地球更乾淨的能源。未來薄膜太陽能的市場規模有望超越面板產業,創造更大的商機。

德國將製造“太陽能都市”

FEBRUARY 11,
宋平仁 (pisong@donga.com)
-----------------
德國黑森州的大學都市馬堡成為首個德國強制設置太陽能供熱設施的都市。
在人口約有7萬8000余名的馬堡,在這裏擁有自己住宅的人們,近日開始,無論是要新建還是改造房屋,都要裝上太陽能供熱設施。並且,裝上這一設施的最低費用為5000歐元(約690萬韓元),而且這一設施將在10年~15年之間進行一次性更新。
違反這一規定,將得到1萬5000歐元(約2090韓元)的罰款。建築工人在履行了這一規定後,有義務將事實通報給當地的相關部門。
馬堡議會和政府由市民党和綠色黨掌管。現在市民党和綠色黨約佔據了議會總59席中的30席。這是充分體現重視環境保護的綠色黨的影響力的法律。
不用說是要建造新的建築物,就是擴建或者更換房屋,還是原本的取暖設施因舊需更新都要設置太陽能取暖設施。由於這一義務廣泛得到適用,居民不得不裝上太陽能設施。
所裝置的設施,至少應有取暖和熱水的功能。為此,每20m²最少需要1m²的太陽能集熱板。一般住宅至少要裝上4m²的集熱板。
這一規則為了保存了現有景觀,包括了舊市街適用於整個市區。被譽為文化遺產的建築也不例外。新素材的房頂和集熱板得到完美調節時,既不損害文化遺跡的外觀又可以設置集熱板。
由於周圍建築或者自然環境出現陰影,不能設置太陽能集熱板時,將使用非化石燃料取暖。由於政府徹底杜絕回避其義務的行為,所以想要用化石燃料取暖的話,在馬堡將難以實現。
在德國法蘭克福最近介紹了馬堡的事例,並且將有更多的州和市將使用太陽能取暖當作是義務行為。
巴符州也將從2個月以後實施新的環境保護義務法。4月開始,在建造新的建築時 ,取暖用的設施中20%都要使用太陽能。此義務將在2年後的2010年,廣泛應用到建築物的所有者身上。
聯邦政府也在促進相關的法律。只是和巴符州不同,只針對新建建築物。現存的建築物,只取決於建築物所有者的意向,如果設置了太陽能設備,政府將支付太陽能集熱板設備的補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