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樂福彩色太陽能電池 明年量產

簡評 :去年我们開會時討論到的一種商品居然被別人捷足先登...
----------------------------------------------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李珣瑛/台北報導
太陽能電池新秀樂福太陽能昨(26)日宣布推出全球第一片彩色太陽能電池產品,預計明年第一季量產。太陽能電池過去考量太陽光吸收率,僅能以表面抗反射鍍膜產生的藍紫色為主色,隨樂福推出彩色太陽能電池,全球太陽能電池產品將揮別「單色系」,邁入「彩色化時代」。
樂福由清大機械系創辦人黃惠良籌組成立,擔任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主要股東包括茂德(5387)、晶采(8049)等上櫃公司。黃惠良指出,太陽能主要應用以結合住宅為主,但過去因色系單一,不利整體建築規劃,樂福的彩色太陽能電池是由公司自行研發,可製造成紅、黃、灰等可視色系太陽能電池,並擁有相關專利,是全球太陽能電池界一大創舉。
黃惠良指出,過去不少太陽能電池大廠也曾試圖製造彩色的太陽能電池,但因太陽能電池表面色系改變後,導致光電轉換率大幅衰退,墊高了成本,因此並無實質成果。樂福彩色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僅比傳統藍紫色太陽能電池略降、甚至相差不多,已具有量產價值。
黃惠良表示,樂福過去主要以太陽能技術研發為主,成品由茂矽(2342)、昱晶(3514)等大廠代工,去年出貨量為4MW(百萬瓦),預估今年可達20MW。樂福現正籌畫自有產線,昨天並完成訂購德國太陽能電池設備大廠Centrotherm的機台,預計年底前裝機,第一條年產能30MW產線明年第一季開出,同時導入彩色太陽能電池生產。
除彩色太陽能電池技術外,樂福也正進行「改良式漸變結構太陽能電池」與「矽鍺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發,預期在2010年時,可將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提升至20%以上。
黃惠良透露,樂福已簽下不少合約料源,同時規劃前往美國投資設立年產能3,000至1萬噸的多晶矽原料工廠。看好市況發展,樂福未來五年內會將年產能提升至555MW,同時也會切入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
黃惠良說,樂福規劃年底前將實收資本額擴充至27億元,明年登錄興櫃,2010年轉上市,若狀況許可,也可能前往美國掛牌上市。
黃惠良並表示,他師承太陽電池之父J.J.Loferski門下,投入太陽電池研發已長達35年,新公司取名「樂福太陽能」,就是要紀念恩師。
黃惠良返台在清大任教32年來,指導學生取得博士學位的已有40名、碩士300 名,發表論文數超過400篇。包括新日光總經洪傳獻、益通總經理蔡耀進等太陽電池業的專業經理人,都與黃惠良有師生情誼。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太陽能產業進來具有影響力的消息

短評:這裡先收錄兩份文章。兩份文章內容均具有重大意義,請各位詳讀。

--------------------------------------

太陽能光電產業持續在全球發燒

今年又將會是太陽能產業發燒的一年!根據美國舊金山一家太陽能顧問公司Solarbuzz的調查,儘管市場上多晶矽(polysilicon)短缺的狀況仍持續,全球太陽能光電(photovoltaic,PV)設備的發電量,仍在2007年達到歷史新高的2,826 megawatts (MW),較2006年大幅成長了62%。
Solarbuzz表示,整體多晶矽產能在2007年成長了30%,但這樣的產量根本無法滿足PV產業鏈的龐大需求;該公司並指出,去年有21家新進公司加入了多晶矽生產的行列。至於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則在2007年達到3,436 MW,該數字在2006年為2,204 MW。
以各國業者表現來看,日本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全球市佔率日益下降,目前約為26%;而中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全球市佔率,則由2006年的20%成長到2007年35%。此外Solarbuzz並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產能由2006年的181 MW成長了一倍,在2007達到400 MW。
以金額來看,全球PV產業在2007年達到172億美元的營收規模。以各國太陽能光電市場來看,德國PV市場在2007年的規模為1,328 MW,全球市佔率為47%;西班牙PV市場規模則由480MV成長為640 MW,而美國的PV市場規模則成長了57%達到220 MW。
Solarbuzz表示:「美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四大PV市場;日本原為全球太陽光電產業的領先者,但其市場規模下滑了23%成為230 MW。」
「在過去一年來,在太陽能光電產業鏈中有大量的投資集中到新產能的提升上。」Solarbuzz總裁Craig Stevens表示:「除此之外,太陽能光電業者在2007年間的貸款融資金額成長了近100億美元,使得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參考原文: Solar market grew 62% in 2007)
(Mark LaPedus)

---------------------------------------------

太陽光電多方技術決戰2010年產業走勢逆轉? 業者仍觀望

隨著太陽能產業模組缺貨問題2009年可望獲得解決,近期市場紛預期2010年太陽能產業將出現大逆轉,傳統結晶矽太陽能銷售額年增率將由正轉負,其它新興薄膜技術則將快速成長,各類技術決戰2010年,而成本將是勝負關鍵。太陽能業者對此說法表示,太陽光電產業變動性大,目前仍未有這樣徵兆,有待進一步觀察。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近期發表太陽光電產業研究報告指出,太陽光電產業成長快速,每年約有27%成長率,從2007年達212億美元,預估到2012年達709億美元,但2009年太陽能模組缺貨問題將獲得解決,當市場需求來到89.6億瓦,而供給已成長到95.7億瓦時,2010年結晶矽太陽能銷售額年增率將由正轉負,且供過於求問題將持續到2012年,屆時需求來到203億瓦、供給則達212億瓦。

2010年結晶矽太陽能將解除多晶矽料源缺乏問題,使供給快速提升至接近需求,但卻也馬上遇到其它薄膜技術成長,提升競爭激烈性,所以在供過於求情況產生時,無法因應環境變化的太陽能業者,恐將會退出市場,尤其沒有切入薄膜領域的結晶矽太陽能業者,影響更大。
太陽能業者對此表示,太陽光電市場變動是否會如同Lux Research所預期演進,其實有幾個重要觀察點,首先,西班牙市場將於2008年9月結束補貼,9月之後是否有其它市場可承接西班牙所創造強勁需求,若有即可容納快速成長的供給量,目前被看好的有歐洲其它國、亞洲中國大陸及南韓、印度等。
另外,新多晶矽料源是否如預期產出,其實新增供應商實際產出時間都比原先預估晚,而被視為影響其成長另一個重要因子,則來自於使用傳統西門子法的新供應商,能否因應副產品問題,例如大陸洛陽中硅日前引爆的副產品問題,而許多太陽能級料源,目前多數都不具可用性,供給端成長是否如Lux Research預期順利,有待進一步觀察。
儘管各類薄膜太陽能產品在結晶矽缺料這幾年快速崛起,並打著量產後成本優勢,但目前看來,仍有許多技術待突破,以加強量產及轉換效率,這個變數預估到2009年才會明顯顯現。目前台系上市櫃結晶矽太陽能業者中,包括太陽能電池廠茂迪、益通,矽晶圓廠綠能均已研發或跨入薄膜太陽能領域,其它業者包括電池廠昱晶,矽晶圓廠中美晶、合晶雖未正式公開投入薄膜,但市場預估其積極評估該領域發展機率大。

(黃女瑛/電子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