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
就目前電池之轉換效率看來,薄膜電池似乎尚未達到取代結晶電池的轉換效率。
再結晶矽切割厚度越來越薄,切割技術越來越精良的前提下,薄膜電池要能取代結晶電池唯一的理由在於矽缺料而薄膜製程的材料浪費可以減少到千分之一。
目前全球太陽電池的重大研究突破都在薄膜方面,其中Sanyo的HI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式太陽電池最接近量產可能;但可惜的是HIT的發展受限於產線購置昂貴,且電池壽命不如結晶電池。要達到高轉換效率以及低成本,以奈米拓印(Nano-imprint)製作光子晶體太陽電池(PhC-Solar cell, PhC: Photonic Crystal)可能是未來最有潛力的製作方式。如果可能,直接將HIT結合PhC,說不定可以將單一材料太陽電池比如矽基太陽電池操到接近極限效率。
------------------------------------
經濟日報╱記者溫建勳/台北報導
杜邦總公司看好太陽能產業前景,特別成立跨部門太陽能發展小組,並指派全球太陽能最高主管狄黛妮(Stacy Dedinas),到台灣上任。杜邦強調,此舉除加強與茂迪等大廠合作外,也藉此直接貼近生產端。
由於狄黛妮擔任的頭銜是杜邦太陽能全球業務總監,負責杜邦太陽能海外設廠,以及遴選合作廠商,此次親駐台灣,是否有進一步的投資或合作案,引起外界關切。
今年10月,杜邦全球的董事長兼執行長賀利得(Charles O. Holiday)來台,只停留一天,卻親自南下與茂迪太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左元淮會面,透露杜邦看好台灣太陽能發展潛力,已有為結合台灣太陽能廠商,共同進軍太能產業,預作舖路。
台灣杜邦總裁陳錫安昨(19)日透露,杜邦的研發團隊,已成功將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提升到20%,比現行轉換效率7%到10%,增加一倍以上。不過,陳錫安表示,這是實驗室的數據,距離量產還有段路。
陳錫安表示,太陽能產業是未來明星產業,從製程趨勢看,未來五年仍將是結晶矽的天下,不過五年以後,結晶矽與薄膜的發展機會將是各50%,還沒看出何者勝出機會較大。陳錫安昨天是在杜邦「生態進行式BIOING」網站啟動記者會上,做出以上表示。
陳錫安認為,太陽能效率轉換將是未來關鍵,未來杜邦將提供這部分的專業,提供各種跨業合作的可能,拓展太陽能、面板方面的材料商機,是杜邦未來業務重心。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友達 跨足LED磊晶
簡評:
友達奇美佈局LED磊晶產業,門檻不是專利問題--是量產良率問題以及生產成本。
另,友達奇美的目的主要在整合供應鏈,減少成本開銷。
LED磊晶廠應該擔心的應該是如何有效讓自己產品禁得起國際大廠比較,爭食民生照明市場的大餅;而非憂心新進入者搶食已經所剩不多的餅。
---------------------------
經濟日報╱記者詹惠珠、蕭君暉/台北報導
友達集團將進軍LED上游磊晶製造,計劃成立友發公司,在竹南設廠,已著手訂購設備機台,預計將購買100台生產磊晶的機器設備(MOCVD)機台,總投資金額最高可達百億元水準。目前暫定由友達資深副總蘇峰正擔任友發董事長,外傳總經理將向聯電集團借將。
奇美電旗下奇力光電已布局白光、藍綠光和紅光LED產業。面板雙雄先後跨入LED產業,挑戰磊晶大廠晶電的龍頭地位。
友達發言系統昨(19)日表示,LED是未來重要的背光源之一,友達在LED方面目前只有策略規劃,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目前LED上游磊晶廠中,以晶電的產能最大,總計有150台MOCVD的機台,奇美電與友達初期雖只是試產LED磊晶,但隨著LED背光源的應用愈來愈擴大,面板雙虎一旦加碼,將衝擊晶電、新世紀、璨圓、華上、廣鎵、洲磊等上游磊晶廠。
設備商透露,友達將成立友發,進軍磊晶產業,已向設備商訂購一、兩台MOCVD機台,準備明年試產;友達並計劃買進100台,以一台MOCVD費用在8,000萬至1億元,總投資金額可能突破百億元。
據了解,當年友達前身達碁合併聯友之後,聯友位在竹南的後段模組(LCM)廠一直沒有賣出,友發擬以竹南的廠房,作為磊晶的試產基地。
一家LED下游封裝廠董事長表示,近幾年LED廠飽受日亞化威脅,上游磊晶廠紛紛布下縝密的專利網,其他廠商難有突破空間,友達跨入LED磊晶最大的挑戰是突破專利網。
LED業者也指出,友達跨入上游磊晶製造的原因在於,今年起LED已開始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的背光源,一、二年後將開始應用在液晶電視,為了擔心上游晶粒來源會短缺,友達為關鍵零組件布局產能。
友達奇美佈局LED磊晶產業,門檻不是專利問題--是量產良率問題以及生產成本。
另,友達奇美的目的主要在整合供應鏈,減少成本開銷。
LED磊晶廠應該擔心的應該是如何有效讓自己產品禁得起國際大廠比較,爭食民生照明市場的大餅;而非憂心新進入者搶食已經所剩不多的餅。
---------------------------
經濟日報╱記者詹惠珠、蕭君暉/台北報導
友達集團將進軍LED上游磊晶製造,計劃成立友發公司,在竹南設廠,已著手訂購設備機台,預計將購買100台生產磊晶的機器設備(MOCVD)機台,總投資金額最高可達百億元水準。目前暫定由友達資深副總蘇峰正擔任友發董事長,外傳總經理將向聯電集團借將。
奇美電旗下奇力光電已布局白光、藍綠光和紅光LED產業。面板雙雄先後跨入LED產業,挑戰磊晶大廠晶電的龍頭地位。
友達發言系統昨(19)日表示,LED是未來重要的背光源之一,友達在LED方面目前只有策略規劃,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目前LED上游磊晶廠中,以晶電的產能最大,總計有150台MOCVD的機台,奇美電與友達初期雖只是試產LED磊晶,但隨著LED背光源的應用愈來愈擴大,面板雙虎一旦加碼,將衝擊晶電、新世紀、璨圓、華上、廣鎵、洲磊等上游磊晶廠。
設備商透露,友達將成立友發,進軍磊晶產業,已向設備商訂購一、兩台MOCVD機台,準備明年試產;友達並計劃買進100台,以一台MOCVD費用在8,000萬至1億元,總投資金額可能突破百億元。
據了解,當年友達前身達碁合併聯友之後,聯友位在竹南的後段模組(LCM)廠一直沒有賣出,友發擬以竹南的廠房,作為磊晶的試產基地。
一家LED下游封裝廠董事長表示,近幾年LED廠飽受日亞化威脅,上游磊晶廠紛紛布下縝密的專利網,其他廠商難有突破空間,友達跨入LED磊晶最大的挑戰是突破專利網。
LED業者也指出,友達跨入上游磊晶製造的原因在於,今年起LED已開始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的背光源,一、二年後將開始應用在液晶電視,為了擔心上游晶粒來源會短缺,友達為關鍵零組件布局產能。
追逐一兆元產值的太陽能--全球原油價格一再創天價,如果問未來十年最火紅的能源產業是什麼?除了太陽能,還有什麼?
太陽能是最純淨的再生能源之一,具有技術成熟、使用壽命長、普遍性、維護成本低、不受地理環境限制的特性,可以說產業發展前景樂觀。由於油價屢創新高,接近100美元的天價,帶動各國加速推動替代能源計畫,加上太陽能資本投資不大,技術障礙不高,專利侵權問題也不大,國外又有多家設備廠商提供整廠設備技術輸出,降低了產業的進入障礙,使得太陽光電產業成為國內廠商積極投入或是產業轉型最熱門的標的。
下一個兆元產業
究竟太陽能適不適合台灣投入發展?以目前太陽光電的兩大主流—矽晶太陽能電池及薄膜太陽能電池來看,矽晶太陽能技術與半導體技術息息相關,薄膜太陽能技術與TFT製程有共通之處,均為台灣強項,或是III-V(三五)族太陽能電池,台灣也有全球最大的LED磊晶工業,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所在。
太陽能的主要原料為矽,目前全球矽純化產能有限,造成市場短缺,而台灣缺乏矽純化的上游產業,產業發展受制於人。雖然國內的業者積極規劃投入多晶矽純化產業,經濟部也爭取國外大廠到台灣設廠,然而多晶矽純化製程污染問題嚴重,耗電量高,以台灣環評不確定性高、評估時間冗長,不利廠商設廠,加上國內再生能源法延宕5年,遲遲未能通過,現行補助金額不高,而且政策壓抑油、電價格上漲,使得民間缺乏誘因裝設太陽光電設備,造成國內市場不足,導致下游廠商缺乏實務經驗,不利市場的拓展,這些則是台灣發展太陽能產業的挑戰。
不過,今日太陽能公司已成全球股市中最熱門的投資寵兒,而且都是高價族群的代表,台灣藉由成熟的半導體製造技術積極跨入,也造就許多優質企業。
在2005年之前,市場熟知的太陽能公司僅有茂迪、益通、旺能、光華能源等數家,但是,現在台灣上市櫃公司宣布投入太陽能發展的公司已經超過40家,成為台股中的一大族群,國內太陽光電協會會員也近近300家,隨著這麼多廠商的加入,太陽能產業有機會能成為台灣的下一個兆元產業。
產業鏈兩端毛利高
專研太陽能產業的永豐金控研究處專業經理余文耀分析,太陽光電產業鏈共分為最上游的多晶矽純化、中游的長晶/切晶、太陽能電池製造、下游的模組及系統安裝等五個區塊。
以目前產業結構而言,最上游的多晶矽純化因為資本投資大、技術難度高;最下游的系統安裝因為牽涉到各國法規及市場政策,在地安裝維修通路的設置,具有區域性的進入障礙,使得頭尾兩端的毛利率都高於中游製造,目前多晶矽純化廠商毛利率約有50%,系統安裝廠商毛利率也有30 %左右,中游的長晶/切晶毛利率約30%至35%,太陽能電池製造毛利率約10至15%,太陽能模組製造毛利率則在5%至7%,產業鏈上下游差距不小。以目前國內廠商最新投入情形如下:
多晶矽材料:
目前國內積極投入上游多晶矽純化製造的廠商有中油、台塑、榮化與億光合資的福聚太陽能、台半轉投資的山陽科技、台苯、茂迪投資的AE Polysilicon,太陽光電公司也與俄羅斯研究單位合作發展多晶矽純化。
投資多晶矽的廠商大部分都與化工背景有關,因為多晶矽純化為化工製程,從這個觀點看來,化工廠商成功的機會較高,尤其是擅長生產管理降低成本的台塑,若開始投入,應該是最具成功希望的業者,然而台塑尚未敲定技術移轉來源,其他廠商目前的技術來源也十分神秘,但以計畫投入的資本規模來看,中油、台塑、榮化都在百億以上。
長晶及切晶:
在中游長晶及切晶製程,目前國內代表廠商有中美晶、合晶、綠能,新加入者有統懋、鼎元,旺矽則是跨入純切晶製程,茂迪也擴大向中游長晶及切晶製程垂直整合。
以長晶、切晶來看,技術進入門檻不高,相關設備也有廠商提供整廠設備輸出,在純代工的業務上,預期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如果擁有料源自主的比例較高,如中美晶與合晶,在目前矽原料短缺的狀況下,獲利能力相對較佳。
在市場競爭下,未來電池業者應會加速向上整合,假使專業長晶、切晶業者在製程良率上不能與客戶自製保持一定差距,則將會出現生存危機。
太陽能電池
在太陽能電池製造方面,目前國內代表廠商有茂迪、益通、旺能。由於太陽能電池製造的整廠設備一條線僅需3、4億元,門檻不高,促使上市櫃公司投入者眾。在矽晶太陽能電池領域,新進廠商包括昱晶、新日光、茂矽、昇陽、科冠、太陽光電、燿華、強茂併購的艾德、燦坤等。
然而矽晶太陽能電池目前面臨缺料的問題,後期成立的廠商掌握料源狀況較差,未來獲利率及產能利用率值得關注;在三五族太陽能電池領域,加入者以具有相關技術背景的LED磊晶廠商居多,包括晶電、華上;在新興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大部分都是新進廠商,藉由向國外設備大廠購入整廠設備技術進入領域,不過其製程中與TFT面板製造的鍍膜技術有高度相似性,因此TFT面板關係企業也都準備投入,例如群創、華映關係企業的綠能、聯相、富陽、大億光能、威奈、鑫笙、旭能光電等,連矽晶太陽能電池業者茂迪也開始跨入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傳聞具有相關技術能力的友達、奇美電也有計畫,另外還有永光化學,利用其染料專業發展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模組
在太陽能模組製造方面,國內投入的廠商有鼎元投資的頂晶、李洲投資的奈米龍、立碁投資的立碁光能、福華科技、知光能源、華上與東貝共同投資的華旭環能、益通集團的生耀光電、廣運投資的太極能源。太陽能模組進入障礙為產業鏈中最低的一環,毛利率也因此較低,目前約5至7%,較不具投資價值。不過,余文耀分析,生耀光電鎖定發展較具利基的建築一體型太陽能板及車用太陽能天窗,主要股東為益通集團、國內汽車天窗龍頭信昌機械、裕隆汽車及宏碁集團,應是較值得留意的一家。
零組件與設備
在太陽能關鍵零組件方面,國內有國碩投入太陽能導電膠的生產,興勤轉投資的元耀開發太陽能模組轉線盒的整流二極體,台達電、茂迪、達方投入太陽能變頻器的製造,台玻投入太陽能模組所使用的強化玻璃製造,台虹為杜邦代工太陽能相關封裝材料。設備方面,廣運與德國太陽能設備大廠Centrotherm簽訂代工合約,其他如志聖、盟立、日揚、帆宣等則都在積極發展中,不過台灣設備商目前無法掌握製程關鍵設備,無法提供整廠輸出,加上也沒有出貨實績,因此若無法得到國外代工訂單,短期仍會以採購國外設備為主。
太陽產業,誰勝出?
台灣在太陽光電產業投入者雖然眾多,但是大部分以技術移轉投入中下游的長晶、切晶、電池及模組製造為主,屬於利潤率較低的環節,廠商產品同質性很高,差異化有限,未來競爭必然相當激烈,決勝的關鍵將是:良率、轉換效率、料源掌握力及垂直整合佈局。
目前看來,老牌的中美晶、合晶、茂迪、益通較具機會勝出;在上游多晶矽製造方面,因其製程仰賴高度化工專業,中油、台塑、榮化的成功機會較大,尤其以擅長成本降低的台塑,最具有明星相;在模組方面,生耀光電走利基市場路線,加上股東結構為上游供應商與客戶的結合,在「富爸爸」效應下,未來成功機率也較看好。
陽光贏家必讀三要訣
永豐金控研究處專業經理余文耀分析,投資太陽能產業及個股,必須注意三個面向:
一、政策面:政府的政策補助,將刺激太陽能電池裝置量的成長,例如日本早期的獎勵措施,造就日本成為當時全球最大裝設國;德國自2004 年起實施新再生能源法,大幅放寬政府補助政策;而美國加州去年的百萬屋頂計畫及布希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都使太陽能產業持續高度成長。
二、供給面:因為上游多晶矽材料料源不足,導致近期價格大漲,在市場供不應求下,太陽能產業一片榮景。但是,預估2009年供需可平衡,中下游產能將會過剩,屆時不免會出現價格戰,使得廠商毛利下滑,投資人應留意投資時個別的風險。
三、價格面:目前太陽光電發電成本約每度電30至50美分,至2020年時,太陽能發電每度電成本將降至5至8美分,因此,當成本降低,價格與一般市電形成黃金交叉時,就是太陽能電力普及的時候。根據市場最樂觀的預期,這個黃金交叉的時間在2012年。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PVSEC] Honda Unveils CIGS Technology Filled With Surprising Data
Honda has revealed the technical details of its CIGS solar cell module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it started selling across Japan in October 2007.
Hearing the data for the first time, some people in the audience were heard expressing their surprise, saying "The variation of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other manufacturers " and "It is interesting to see the great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since 1997." The technology was announced under the names of Honda Engineering Co Ltd and Honda Soltec Co Ltd.
Honda said it bega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1997 and achieved an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8.1% on a 0.5 x 0.5cm substrate basis in 1999. Then the company changed directions to the expansion of substrate size in view of commercialization.
As a result, Honda increased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per module to 10.4% on a 10 x 10cm substrate basis in 2002, 11.2% on a 20 x 20cm basis in 2003, 12.7% in 2006 and 13.9% in 2007 on a 73 x 92cm basis.
Honda cited three technical features of its CIGS solar module. They were (1) selenide process, (2) Na coating process and (3) an InS buffer layer.
Selenide process and Na coating process stem from the use of low-alkali glass substrates. When seleniding, a more crystalline CIGS layer is formed because low-alkali glass allows heating at more than 500°C, which is difficult for standard glass.
On the other hand, standard glass becomes more crystalline when the Na contained in the glass spreads. Low-alkali glass, however, does not exhibit this effect and therefore Na must be added. Honda sprays a solution containing Na to low-alkali glass using a spray gun for automobile coating.
As for the buffer layer, Honda used InS to avoid using Cd, although many other solar cell manufacturers use CdS.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module that Honda is currently mass-producing is 11.1% on average and 11.6% at maximum. Having marked a maximum efficiency of 12.2% at a pilot line, however, Honda is planning to gradually transfer the technology to the mass-production line.
Hearing the data for the first time, some people in the audience were heard expressing their surprise, saying "The variation of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other manufacturers " and "It is interesting to see the great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since 1997." The technology was announced under the names of Honda Engineering Co Ltd and Honda Soltec Co Ltd.
Honda said it bega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1997 and achieved an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8.1% on a 0.5 x 0.5cm substrate basis in 1999. Then the company changed directions to the expansion of substrate size in view of commercialization.
As a result, Honda increased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per module to 10.4% on a 10 x 10cm substrate basis in 2002, 11.2% on a 20 x 20cm basis in 2003, 12.7% in 2006 and 13.9% in 2007 on a 73 x 92cm basis.
Honda cited three technical features of its CIGS solar module. They were (1) selenide process, (2) Na coating process and (3) an InS buffer layer.
Selenide process and Na coating process stem from the use of low-alkali glass substrates. When seleniding, a more crystalline CIGS layer is formed because low-alkali glass allows heating at more than 500°C, which is difficult for standard glass.
On the other hand, standard glass becomes more crystalline when the Na contained in the glass spreads. Low-alkali glass, however, does not exhibit this effect and therefore Na must be added. Honda sprays a solution containing Na to low-alkali glass using a spray gun for automobile coating.
As for the buffer layer, Honda used InS to avoid using Cd, although many other solar cell manufacturers use CdS.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module that Honda is currently mass-producing is 11.1% on average and 11.6% at maximum. Having marked a maximum efficiency of 12.2% at a pilot line, however, Honda is planning to gradually transfer the technology to the mass-production line.
永光太陽能染料上市 價比金貴
王中一/台北報導
受到此波上游原料多晶矽缺料影響,嚴重牽絆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速度,更大幅拉高發電成本。為突破此困境,全球也相繼開發出各種新世代的太陽能電池,其中「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受到高度矚目。國內化工大廠永光(1711)已成為全球第三家開發出「染料」的業者,並通過大廠「G24i」認證,隨時進入量產階段,以每公克報價「比黃金還貴」來看,想像空間可觀。
染料敏化電池為瑞士科學家Gratzel在一九九一年所發表,而他是現階段全球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龍頭廠-英國G24i的董事,也擁有其專利權。據了解,永光的染料就是獲得G24i的認證通過,而G24i去年大幅擴廠,永光已成為其亞洲地區的最佳伙伴,由於永光掌握技術和成本優勢,將使得雙方未來的合作更加密切。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屬於薄膜太陽能當中的一支,發電原理是透過ITO導電玻璃、導電板和染料的化學作用,成分以二氧化鈦、有機金屬和染料主,轉換效率約在七.五%,至於成本僅有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的五分之一以下。國內的觸控面板廠介面光電在上週法說會當中,曾表示要藉由該公司在ITO的技術切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領域;至於永光,則是卡位最關鍵的染料部分。
據了解,目前全球有能力開發染料的公司只有兩家,其中Solaronix偏向學術研究領域,至於Dyesol則是主要量產廠商,永光則是第三家。從染料的售價來看,上述兩家公司的每公克報價分別為一七六九美元(約新台幣五.七四萬元)和八八四美元(約新台幣二.八七萬元),遠比黃金還要昂貴。未來若能大量取代矽晶太陽能電池,則永光在染料部分的發展空間最被看好。
永光表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線看起來就像傳統的布廠一樣,不需要昂貴的無塵室生產空間,甚至可用裁切刀進行裁剪,成本遠低於傳統矽晶的太陽能廠。另外,還具備擁有「可撓曲」的特性,未來被看好可大量應用在紡織品,讓隨身的夾克和背包可替iPod、手機或數位相機等電子產品隨時充電。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不受日照角度的影響,加上吸收光線時間長,在相同時間的發電量甚至優於矽晶太陽能電池。此外,矽晶太陽能電池在高溫時的發電效率,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安裝在較高緯度(天氣較冷)地區的成效也比較好,至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則是不受溫度影響,因此在日照充足、氣溫炎熱地區,競爭力也會優於矽晶太陽能電池。
受到此波上游原料多晶矽缺料影響,嚴重牽絆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速度,更大幅拉高發電成本。為突破此困境,全球也相繼開發出各種新世代的太陽能電池,其中「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受到高度矚目。國內化工大廠永光(1711)已成為全球第三家開發出「染料」的業者,並通過大廠「G24i」認證,隨時進入量產階段,以每公克報價「比黃金還貴」來看,想像空間可觀。
染料敏化電池為瑞士科學家Gratzel在一九九一年所發表,而他是現階段全球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龍頭廠-英國G24i的董事,也擁有其專利權。據了解,永光的染料就是獲得G24i的認證通過,而G24i去年大幅擴廠,永光已成為其亞洲地區的最佳伙伴,由於永光掌握技術和成本優勢,將使得雙方未來的合作更加密切。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屬於薄膜太陽能當中的一支,發電原理是透過ITO導電玻璃、導電板和染料的化學作用,成分以二氧化鈦、有機金屬和染料主,轉換效率約在七.五%,至於成本僅有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的五分之一以下。國內的觸控面板廠介面光電在上週法說會當中,曾表示要藉由該公司在ITO的技術切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領域;至於永光,則是卡位最關鍵的染料部分。
據了解,目前全球有能力開發染料的公司只有兩家,其中Solaronix偏向學術研究領域,至於Dyesol則是主要量產廠商,永光則是第三家。從染料的售價來看,上述兩家公司的每公克報價分別為一七六九美元(約新台幣五.七四萬元)和八八四美元(約新台幣二.八七萬元),遠比黃金還要昂貴。未來若能大量取代矽晶太陽能電池,則永光在染料部分的發展空間最被看好。
永光表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線看起來就像傳統的布廠一樣,不需要昂貴的無塵室生產空間,甚至可用裁切刀進行裁剪,成本遠低於傳統矽晶的太陽能廠。另外,還具備擁有「可撓曲」的特性,未來被看好可大量應用在紡織品,讓隨身的夾克和背包可替iPod、手機或數位相機等電子產品隨時充電。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不受日照角度的影響,加上吸收光線時間長,在相同時間的發電量甚至優於矽晶太陽能電池。此外,矽晶太陽能電池在高溫時的發電效率,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安裝在較高緯度(天氣較冷)地區的成效也比較好,至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則是不受溫度影響,因此在日照充足、氣溫炎熱地區,競爭力也會優於矽晶太陽能電池。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德國太陽能企業報虧 新興能源股風光不再
簡評:
這是個重要的指標,尤其對已經過漲的能源產業.德國及日本過去六年來號稱是太陽能最發達的國家;"最發達"依個人淺見係表示此二國有最多的使用人口,不表示其擁有最好的太陽能技術.(最好的太陽能技術還是在美國)
最多的使用人口來自日德政府給予替代能源用戶比例極高的補助款和相關減稅措施.相對來說,這些優惠無形中也讓政府增添龐大的負擔.
日德兩國日前太陽能產業面臨到的大問題是願意使用太陽能的人已漸趨飽和:太陽光電是如此奢侈昂貴-有多少人用得起?
在可預見的未來,太陽能產業勢必直接面臨大規模的倒閉以及整併風潮;眼下已在市場內的企業,或是才募資完畢準備下海的公司,都讓人為之捏把冷汗,血本無歸的可能性真的太高了.與其馬上投入太陽光電還不如直接投入照明節能(LED)產業.(此乃因照明節能所能顯示的節能效益有高度立即性,能省下的總耗電很可觀,購置成本也遠比太陽光電低.)
所以,要進入太陽能產業,不是靠生產規模龐大,不是依賴政府補助,這是場貨真價實的技術規模戰!只有有效提升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以及提升生產效率和減少設備成本,使End User取得廉價的太陽光電--才是進入太陽能產業決賽的入場券.
----------------------
新華網柏林12月16日電
(記者 郇公弟)
德國最大太陽能企業Conergy公司上周表示,今年公司將出現1.5億到2億歐元稅前虧損,作為公司結構調整的一部分,明年將裁員500人。消息公布後,該公司股價下挫20%以上。
兩個月內,Conergy股價已下跌約70%。早在11月初,該公司首次發布
盈利預警就引起市場恐慌,公司股價當天跌去近三分之一。隨後8個交易日內,德國10只新興能源股跌價1/4,讓投資者不寒而慄。
近年來,新興能源企業可以說是德國股市最耀眼的明星。過去4年內,德交所技術股指數10家成分企業的股票市值幾乎都漲了8倍。
實際上,在如此暴漲之後出現暴跌也屬正常。目前一向熱捧這類股票的分析師已改變看法,認為太陽能和風能股已不再"風光無限"。一位投行分析師指出,盡管這類企業還有不錯的前景,但鑒于產品價格下跌、邊際利潤縮減以及原材料硅遭遇供應瓶頸,它們的產能及贏利擴張能力都不可能持續。
此外,據德國此前頒布的<再生能源法>,最遲從2009年開始政府對該行業的補助將逐步減少,這必將引起該行業盈利的萎縮。而德國太陽能設備的主要進口國美國,其立法機構是否會延長該類產品的稅收優惠也是未知數。
從統計數據看,在此輪新興能源股暴跌中,受傷害最重的依然是中小投資者。他們對新興能源股的期望值或許過高,許多個人投資者還加入了由銀行發行的新興能源股指數權證的豪賭,一些人如今已經輸得傾家蕩產。
這是個重要的指標,尤其對已經過漲的能源產業.德國及日本過去六年來號稱是太陽能最發達的國家;"最發達"依個人淺見係表示此二國有最多的使用人口,不表示其擁有最好的太陽能技術.(最好的太陽能技術還是在美國)
最多的使用人口來自日德政府給予替代能源用戶比例極高的補助款和相關減稅措施.相對來說,這些優惠無形中也讓政府增添龐大的負擔.
日德兩國日前太陽能產業面臨到的大問題是願意使用太陽能的人已漸趨飽和:太陽光電是如此奢侈昂貴-有多少人用得起?
在可預見的未來,太陽能產業勢必直接面臨大規模的倒閉以及整併風潮;眼下已在市場內的企業,或是才募資完畢準備下海的公司,都讓人為之捏把冷汗,血本無歸的可能性真的太高了.與其馬上投入太陽光電還不如直接投入照明節能(LED)產業.(此乃因照明節能所能顯示的節能效益有高度立即性,能省下的總耗電很可觀,購置成本也遠比太陽光電低.)
所以,要進入太陽能產業,不是靠生產規模龐大,不是依賴政府補助,這是場貨真價實的技術規模戰!只有有效提升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以及提升生產效率和減少設備成本,使End User取得廉價的太陽光電--才是進入太陽能產業決賽的入場券.
----------------------
新華網柏林12月16日電
(記者 郇公弟)
德國最大太陽能企業Conergy公司上周表示,今年公司將出現1.5億到2億歐元稅前虧損,作為公司結構調整的一部分,明年將裁員500人。消息公布後,該公司股價下挫20%以上。
兩個月內,Conergy股價已下跌約70%。早在11月初,該公司首次發布
盈利預警就引起市場恐慌,公司股價當天跌去近三分之一。隨後8個交易日內,德國10只新興能源股跌價1/4,讓投資者不寒而慄。
近年來,新興能源企業可以說是德國股市最耀眼的明星。過去4年內,德交所技術股指數10家成分企業的股票市值幾乎都漲了8倍。
實際上,在如此暴漲之後出現暴跌也屬正常。目前一向熱捧這類股票的分析師已改變看法,認為太陽能和風能股已不再"風光無限"。一位投行分析師指出,盡管這類企業還有不錯的前景,但鑒于產品價格下跌、邊際利潤縮減以及原材料硅遭遇供應瓶頸,它們的產能及贏利擴張能力都不可能持續。
此外,據德國此前頒布的<再生能源法>,最遲從2009年開始政府對該行業的補助將逐步減少,這必將引起該行業盈利的萎縮。而德國太陽能設備的主要進口國美國,其立法機構是否會延長該類產品的稅收優惠也是未知數。
從統計數據看,在此輪新興能源股暴跌中,受傷害最重的依然是中小投資者。他們對新興能源股的期望值或許過高,許多個人投資者還加入了由銀行發行的新興能源股指數權證的豪賭,一些人如今已經輸得傾家蕩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