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新能源的明天有多美?

財匯資訊提供,摘自:證券時報2008 / 08 / 23 星期六 11:42

廉價石油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與上世紀70年代不同,新能源成本正隨著行業規模和技術進步而迅速降低。成本下去了,則再多的產品也不愁賣。基於這一點,再看看未來能源成長空間、新能源日益顯現的成本優勢,沒有理由不看好整個新能源產業
而如何通過產業政策引導新能源行業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是現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
從15世紀煤炭取代木柴,到20世紀石油取代煤炭,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源一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每一次能源格局的演變都最終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進步和工業的革命。過去一個世紀,受益於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人類社會創造了盛況空前的文明。事實上,社會文明度、複雜度越高,維繫這樣的社會所需的能源使用量越多。
然而,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終將面臨消耗殆盡的窘境。在社會需求的拉動下,石油價格多次沖高。過去150年,石油價格此前曾有兩次接近或超過100美元/桶的高價。一次是石油剛剛大規模使用之初,其開採量有限,而用途範圍迅速擴大導致價格高漲;另一次是20世紀70年代,因中東戰爭和兩伊戰爭先後進行,推動國際油價達到34美元/桶的高價並維持半年,折合為現在的油價約為80美元/桶。最近一輪油價的上漲,從2003年的平均30美元/桶上漲到2008年7月超過140美元/桶。
上世紀70年代發生的石油危機,刺激起一輪包括太陽能和風能在內的新能源熱潮。幾十年過去,今天,人類又面臨了全新的、更嚴峻的能源危機,這個時候的新能源,處在怎樣的時勢和機遇中呢?
牛市在望
要瞭解新能源的未來,得先來看看傳統能源的今天。
目前的數據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全球儲量分別還夠使用的時間約41年、63年和147年。有個婦孺皆知的事實是,化石能源使用過程中會有大量污染物排放,給全世界帶來了以溫室效應為代表的巨大環境危機。
在能源和環境的巨大挑戰面前,世界各國就此達成了一個共識:目前的能源格局是不可持續的。在傳統能源不斷消減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新能源行業牛市在望。
首先來看看全世界不同國家的新能源戰略。2007年初,歐盟提出新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要佔到全部能源消費的2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到全部發電量的30%。
美國的加利福尼亞,2017年20%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2002年已經達到12%)。日本的目標是,2010年光伏發電要達到483萬千瓦(2003年為88.7萬千瓦)。
拉丁美洲,2010年整個能源的10%要來自可再生能源;另外,澳大利亞、印度、巴西、中國等國也制定了明確的新能源發展目標。
不難看出,新能源行業是所有國家的所有行業中優先戰略性佈局的。近5年,全球太陽能發電業的增速、產量和規模都極具吸引力。太陽能發電業保持35%以上增速,預計未來10年仍能維持25-30%增速。2007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約3000MW,我國產量約1000MW;預計到2010年,全球每年新增量將達8000MW,累計裝機可達28000MW。我國太陽能發電,預計大規模市場將於2011年左右打開。風電方面,2007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296.17萬千瓦,累計達到556.17萬千瓦,分別同比增長121%、114%,增速第一,預計2008年底累計裝機將達1000萬千瓦,到2010年裝機容量可達約2000萬千瓦。截至2007年7月,全世界共有分佈在30個國家內的共435座商業運營的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3.7億千瓦,發電量約佔全世界總發電量的16%。我國目前共有11座反應堆共906.8萬千瓦的核電裝機容量,規劃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容量18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2800億千瓦時。
當下油價已由最高約147美元下探到最近約113美元,新能源的發展步伐,是否會重新因油價回落而停止不前呢?
大量歷史經驗證明,推動油價上漲的中短期因素,是美元貶值和資本投機。額外需求的增長、開採成本的提升、國際政治集團利益博弈等,則是無法消除的中長期因素。
可以預期的是,廉價石油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這決定了世界各國對於新能源將是長期扶持培養的態度。決定新能源行業能否壯大的更基本因素,即為新能源相對於傳統能源是否具有經濟上的可比性,即成本優勢。與上世紀70年代不同,新能源成本正隨著行業規模和技術進步而迅速降低。
從行業平均來看,核電是目前成本最低的新能源,風電其次,太陽能成本最高。
太陽能行業,大致上行業規模每增加一倍,則成本下降20%。1976年,太陽能電池高達100美元/瓦,而目前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約3美元/瓦,度電成本約0.4美元。歐洲每千瓦時風電成本從1982年的13歐分,下降為去年4歐分左右,25年間風電成本下降約2.25倍。目前,我國風電成本約0.5元/度電。核電目前的成本約0.3元/度電,預計5年以後核電成本可降低至約0.25元/度電。
因各地能源成本不同,比如大型煤炭基地坑口附近,煤炭成本低至200元/噸,則發電成本約0.15元/度電。而廣東部分煤價高達1000元/噸,發電成本高達0.4元/度電。這樣,新能源成本更具比較優勢。
以廣東地區為例,最新數據是,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全國平均0.39元/度,廣東地區燃煤標桿電價0.4792元/度。如果風力發電,全國平均成本僅0.5元/度,廣東地區風電價為0.689元/度。核電成本,取秦山二期上網電價0.414元/度,而具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核電上網成本可降至0.3元/千瓦時。光伏發電,綜合考慮,發電成本約2.2元/度。
動態地看,若煤炭價格保持平均每年10%的漲幅,3年後廣東地區火電成本要漲到0.59元;而光伏發電3-5年後將降50%到1.1元/度電。目前廣東商業用電高峰價約1.0元/度,3年後將超過1.1元/度,這樣,3年後,核電就相對最具成本優勢。
「成本下去了,再多的產品也不愁賣」。基於這一點,再看看未來新能源的成長空間、新能源日益顯現的成本優勢,沒有理由不看好整個新能源產業。
行業格局
目前新能源行業發展已經形成了幾大主要子行業,在子行業中又主要集中在幾大主要產品和焦點問題中。
首先關注太陽能電池行業。該電池業主要分為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分為單晶硅電池和多晶硅電池,它們都採用高純度硅材料,99.9999%純度以上。薄膜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非晶硅薄膜電池、CIS電池、CdTe(碲化鎘)電池。
其中,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為15-20%,佔據太陽能電池市場超過90%的份額。進入壁壘最高的環節為太陽能級高純多晶硅(6N)原料生產,因其製造過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高耗能、回收週期長,之前一直被國際上幾大廠家壟斷。越往行業下游,技術壁壘越低。
其次是風電行業。目前,風機市場規模迅速增長,呈供不應求局面。風機製造商間技術和規模之爭更激烈。國內風電機組製造商約40家,大致分四類。產業化落實較好,已具備大批量生產能力的風電機組製造企業,如金風科技、大連華銳等企業;已試製出樣機或已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如保定惠德風電、上海電氣風電等;正開展樣機試制或整機設計,產業化有待進一步落實的,如重慶海裝、瑞能北方等19家。第四,已有成熟設計製造技術,正在國內建造總裝或部件企業的國外獨資企業,如GE(瀋陽)有限公司、Game-sa風電(天津)有限公司等。
國內龍頭金風科技的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33.4%下降為2007年的25.1%,而風機新銳大連華銳的市場份額迅速增長,從2006年的5.6%增加到2007年的20.6%,成為2007年國內風機市場最大的贏家,這兩個數據充分體現了當下風電機組製造商的競爭之勢。
核電行業方面,我國目前可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成套設備,國產化率超過80%。目前核電設備製造力量相對集中的企業不少,如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電集團為代表的核電設備製造企業,已初步形成核島、常規島、核電專用材料、泵閥等輔助設備、控制系統和儀表設備等的產業鏈體系。市場份額方面,核電常規島設備的市場競爭分為三大聯合體:哈電和GE結成投標聯合體、東方電氣和阿爾斯通結成投標聯合體、上海電氣和西門子組成投標聯合體。核島部分,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的主要依托項目「三門」一號機組及「海陽」一號機組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是由西屋公司提供的,但我國首台自主品牌的核島設備競爭格局尚不明確。
多晶硅非晶硅誰強
大家都關注一個問題:過去一段時間,多晶硅行業保持暴利,這種暴利還有多久呢?
多晶硅價格從2003年以來步入上升通道,已從最初的30美元/公斤漲至430美元/公斤。價格大漲,源於多晶硅行業壁壘極高。暴利吸引了眾多參與者,但多晶硅價格終將返璞歸真。多晶硅暴利或將延續到2010年,價格則從2009年中旬可望步入下降通道。
因多晶硅價格暴漲,傳統七大廠和國際國內諸多新進入者正積極擴充產能。我國目前湧現大量多晶硅在建擬建產能,據最新數據,目前國內規劃的產能高達8.8萬噸,目前在建產能約4.4萬噸,預計我國2008年至2010年的多晶硅產量約4000噸、10000噸、30000噸。
目前多晶硅行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新建的千噸級項目投產時間大為縮短。這意味著今後一旦多晶硅供不應求,行業產能將能很快跟上,多晶硅的週期長度將迅速縮短。到2010年以後,多晶硅的供給開始大於需求。供應增大,則需求的缺口會從2009年開始縮小,這是我們預計2009年初多晶硅價格將步入下行通道的依據。
而在太陽能電池子行業中,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因它是將非晶態硅沉積在導電玻璃上製作而成,其轉化效率約5-8%,成本低廉。2007年行業增速約120%,預計未來3年內年均增速將高達100%。
業內之前曾對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持有疑慮,主要在於其電池轉化效率較低(5-9%),而且衰減特別快,使用壽命只有2-3年。但目前主流的非晶硅薄膜電池設計壽命為20年以上,這使得非晶硅薄膜電池成為目前最被看好的薄膜電池技術之一。從經濟和技術方面綜合來看,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有成本低、能量返回期短、適合流水化生產、高溫性能好、弱光性能好等諸多優勢。
非晶硅薄膜硅電池在民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用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玻璃幕牆可以使建築物能源自給自足,且整體性好、美觀。薄膜電池每天工作時間可超過8個小時,遠高於晶硅電池的4個小時。總的算下來,非晶硅薄膜電池發電能力還要略勝於相同功率的晶硅電池,這對於大規模並網發電非常有利。另外,薄膜硅電池和發光二極管(LED)的結合,開創了無源照明的新紀元,其對於照明領域的革命性意義值得看好。
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約10%,由於Cd為有毒金屬,CdTe電池面臨廢物回收的問題,因規模化受一定影響,其對於未來光伏行業格局的影響勢必有限。CIS薄膜太陽能電池為採用銅、銦、錫化合物製作的一種薄膜電池,轉化效率在11%左右(最近美國能源部的實驗室CIS電池轉換效率高達19.9%)。因其兼具高光電效率及低材料成本兩大優勢,我們看好其長期未來的發展潛力。
發展迷局
在我國新能源已獲得長足發展下,如何通過產業政策引導新能源行業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是現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
從太陽能行業來看,該行業90%的原材料和市場在國外,行業的發展和盈利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歐美各國對於光伏的扶持政策。而中長期來看,當光伏以更大規模進入能源格局的時候,我國光伏產業勢必面臨發達國家扶持政策發生調整的風險,光伏行業要真正得到壯大,國內市場必須要盡快啟動。
此外,我國目前缺乏關於光伏上網電價的明確政策,從個體案例來看,近期發改委核定的上海崇明島前衛村光伏上網電價為4.0元/千瓦時。顯然這樣的電價還無法和傳統能源相比,而且面對這樣的電價,大規模補助太陽能發電的財政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較小。我們判斷,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將在2011年以後,屆時光伏發電的成本已降至約1元/度電,且國內實質性的光伏扶持政策也有望出台。
目前風電定價制度,是發展風電產業中最不和諧的聲音,這種扭曲的定價機制,並不利於風電的盈利。發改委從2003年開始推行風電特許權開發方式,通過招投標確定風電開發商和上網電價,並與電網公司簽訂收購風電協議,保證風電上網,多年來,中標者都是報價最低方,每度僅在0.38元到0.52元間,但我們認為,以這個價格賣電多半虧損,合理價應在0.55-0.6元左右。
因此,盈利是風電產業的最大難題。即便在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全國大大小小一百多個風電廠中,盈利的並不多;而任何新能源,如果不能解決盈利問題,就無法被普及。雖然對於這個虧本買賣,諸多國企還是趨之若鶩。《可再生能源法》規定,2010年可再生能源量至少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5%,身肩達標任務的國有電力公司紛紛「跑馬圈風」,不顧盈利。但是政策驅動始終不如經濟驅動,更能從根本上利好風電產業的發展。
近日國家剛出台《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滿足支持條件的風電設備生產製造企業的首50颱風電機組,中央財政將按600元/千瓦的標準予以補助,其中整機製造企業和關鍵零部件製造企業各佔50%,各關鍵零部件製造企業補助金額原則上按照成本比例確定,重點向變流器和軸承企業傾斜。我們認為,這顯示了國家對於風電產業的日益重視,但如果從根源上來講,理順風電電價機制才是發展風電產業的關鍵所在。

沒有留言: